为做好乡村振兴人才集聚试验示范区建设工作,梅里斯区找准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契合点,聚焦区内文旅资源禀赋,构建“产业+人才”发展体系,不断优化人才工作格局,全力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引进培育“新人才”,扩容队伍“蓄水池”。建立区级公共文化人才队伍,充分挖掘引进专业人才,招聘专业歌舞演员20名;引进曲棍球教练3名,在达斡尔族小学、哈拉小学教授曲棍球课程,梅里斯区青少年曲棍球队在第三届中国中学生曲棍球锦标赛中获得全国第二名的好成绩;打造乡村产业引领人才队伍,以哈拉新村AAA景区为试点,打造手工制造村,年培育人数在380余人次,培训上岗率98%,吸纳妇女就业270余人,年营业额约100万;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全区6个乡镇和1个街道的文化站配备至少2名文化工作人员,并组建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
创新活动“新模式”,赋能产业“源动力”。开展特色活动,组织举办“放歌五月·嫩水恋歌”达斡尔族扎恩达勒大型歌会、达斡尔族民俗歌舞剧《喜庆新婚》;8月在区民族广场演出达斡尔族风情音画《达斡尔人》,是全国第一台把达斡尔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的舞台史诗;区文化馆创作编排了歌曲《欢迎你到梅里斯来》、情景剧《达斡尔母亲》、舞蹈《祈福》、歌舞剧《喜庆新婚》等节目进行惠民演出。推动文化下乡,区文化馆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化惠民“蒲公英”文艺小分队展演等文化下乡活动70余次,目前6个乡镇共有40多支优秀的文化大院活跃在乡村,参与人数达1000余人。常态化开展非遗项目培训,梅里斯区内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6人,市级非遗传承人6人。区文化馆多次聘请非遗传承人为乌钦、哈库麦勒、扎恩达勒等非遗项目培训。微信公众号开设“达乡非遗人”专栏,系统挖掘、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优秀代表作。
搭建文旅“新”载体,打造聚集“强磁场”。建立政校合作人才共建关系,莽格吐乡机关、区文体广电旅游局与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签订政校合作人才共建协议,为培育乡村工匠提供支持。建设民族文化创新创业基地,引进齐齐哈尔嫩水渔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文化创新创业、影视制作等业务;萨根百音工艺品有限公司、依江畔餐饮民宿入驻基地,打造多业态创新创业品牌。打造“露营+”文旅新业态,“卓越旅程营地咖啡”爆火后,陆续引进哈拉新村秘密基地、宇客营地、梅里斯湖逃跑计划营地、额尔门沁营地、莽格吐格根塔乐营地5处露营地。目前5处露营地迎接游客已突破7万人,带动全市自驾游、乡村游热潮。